400-123-4435
400-123-4435
时间:2023-09-01 点击数:
BOBapp这里林海茫茫,山峦叠翠,森林覆盖率高达96.48%,素有“林海水源”“天然绿色水库”之美称;这里连接着长江、珠江两大水系,是漓江、资江、浔江的发源地,被誉为“漓江的心脏”、“桂林山水的命根子”;这里孕育了猫儿山小鲵、林麝、金额雀鹛、白颈长尾雉、红豆杉、马尾树等数十种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构成漓江源头的重要生态屏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了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这,就是位于广西北部兴安、资源、龙胜三县交界处的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猫儿山涓涓细流蜿蜒于谷底,清脆的鸟鸣萦绕于耳畔,山脚下的村落掩映在绿茵之中,宽阔整洁的乡村道路串联起粉墙黛瓦的农家小院,百姓们在这里安居乐业,一幅美丽动人的山水画徐徐展开。
据了解,猫儿山地处南岭,主峰海拔2141.5米,是华南第一高峰,被称为五岭之冠,华南之巅。猫儿山是漓江、资江、浔江的发源地,享有漓江的“心脏”,桂林山水的“命根子”之美誉。猫儿山保护区内原始森林林海茫茫,森林覆盖率高达96.48%,有原始森林15158.4公顷,是广西原生性最强的水源林林区之一。
广西桂林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及桂林市林业和园林局的坚强领导下,主动创新、积极作为,获得广西林业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集体、桂林市直机关五星级党组织、桂林市直属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桂林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机关等殊荣,猫儿山保护区结合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和乡村振兴,不断摸索符合自身生态资源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在绿水青山间谱写了一曲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赞歌!
清晨,一缕阳光划破天际,丝丝金光洒向绿意盎然的猫儿山,万物充满了生机。猫儿山保护区庵堂坪管理站的站长王华生像往常一样,身着迷彩服,穿上黑水鞋,拄着长柄镰刀,背起背包便开启一天的日常巡护工作。这皮肤黝黑,双手粗糙的站长已有57岁,是保护区内工龄最长的管护员,每天却像年轻人一样翻山越岭、穿越丛林,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用初心和恒心守护这片绿水青山,再苦再累也从不言弃。
图为猫儿山俯瞰美景。猫儿山山峦叠嶂,林海绿意盎然,加上滚滚云海如临大海之滨,波起峰涌,一副自然和谐的生态画卷令人叹为观止。(图片由桂林市林业和园林局提供)
“既然做着这份保护事业的工作,就要尽心尽力。保护区是三江源的源头,保护好了猫儿山,对三江水位,包括漓江的水,它就得到了充实的使用。
“为高水平加强森林安全建设,持续做好森林防火防虫工作,不断提高森林灾害预防和治理能力,保障森林资源安全,桂林市林业和园林局多维度实施长效管控,常态化打击涉林违法犯罪,高质量抓好森林督查整改,深入推行‘林长+警长制’,实行网格化管理,全面提高监管能力和治理效能,推动桂林生态环境保护再上新台阶,助力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驶入快车道。”桂林市林业和园林局局长陈永东说。
图为猫儿山野人湖廊道。猫儿山以景观优美而著称,奇峰、异洞、飞瀑、密林、古迹构成了一幅动静变化的主体图画,具有旅游观光,健身疗养、科学考察等多项功能,同时也是森林探险、标本采集、野营实习的理想园地。(图片由桂林市林业和园林局提供)
近年来,桂林市林业和园林局高度重视巡护管理,指导保护区加强巡护工作,在日常巡护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远程生态监控等系统建设,充分利用野外巡护系统和野外视频监控系统,实时掌握资源动态变化情况,并要求管护员在野外巡护监测的工作中不断学习,掌握巡山护林的“十八般武艺”,要熟练地使用红外相机在防火监控点进行实时监控,持续加大巡护执法力度。同时,积极开展打击非法盗猎、盗挖野生植物及禁笋、禁牧等专项整治活动,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使猫儿山保护区的保护管理措施更加精准完善,更加科学化BOBapp。
据桂林市林业和园林局局长陈永东介绍:“猫儿山保护区目前共设立13个管护站点,通过管护站点的标准化建设和人员的规范化管理,逐步建立起了一套完整完善的生态保护体系。”
此外,猫儿山保护区还将着力加强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的保护,着力打造“一中心五平台”智慧监管体系,利用遥感、视频监控、自动传感等监测技术手段,加强保护区的实时动态监控能力,整合不同系统BOBapp、不同监控设备采集的各项数据,实现数据的统一存储和管理,提升数据协同共享和服务能力,全方位提升保护管理水平。
“无人机低空遥感等科技手段,现在已经是我们生态保护的(常用)管理手段。我们还加强重点科研攻关,与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利用广西漓江源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促进项目合作和人才交流。”广西桂林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保护管理科科长王绍能说。
根据《猫儿山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报告》,猫儿山森林生态系统年调节水量近亿吨,净化水质总价值量为26441.05万元,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年保护生物多样性总价值量为28585.35万元。保护区已知的维管束植物共有210科877属2484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有南方红豆杉、红豆杉2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有鹅掌楸、马尾树、闽楠等53种;有野生脊椎动物30目94科228属345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猫儿山小鲵BOBapp、豹、云豹、白颈长尾雉、林麝等12种,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大鲵、藏酋猴、黑熊等60种。
猫儿山保护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背后BOBapp,是桂林市党委、政府自上而下以坚强的决心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的结果,是保护区工作人员数十年如一日的日常巡护、不懈努力开展社区宣教的结晶,也是周边群众不断提升保护意识共同打造青山绿水美好家园的心血。
在猫儿山保护区,像王华生这样的“绿色卫士”还有很多。他们常年累月跋山涉水,巡护山林,利用现代无人机低空遥感等手段进行生态保护管理,他们走村入户,对社区群众进行法律法规宣传,成为猫儿山一支顽强拼搏的生态保护“铁军”。
今年2月,猫儿山保护区管护员刘崇华同志荣获“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绿色卫士奖”,他十七年如一日战斗在猫儿山保护区最艰苦的一线,经手处理了许多棘手的涉林案件,他带领团队开展禁笋禁牧、反盗猎和森林防火等专项行动,与周边单位和社区建立联防联控机制;李盘寨管理站是保护区内条件最艰苦的保护站,进站道路险峻,水电、手机信号不通,而站长石杰军却在那里坚守了8年......他们不忘初心、恪尽职守、砥砺前行,为猫儿山的生态保护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漓江之美不仅在景,更重要的是流淌着气壮山河的红色基因。猫儿山保护区的干部职工们赓续红军长征的精神血脉,凝聚起强大的奋进力量!”猫儿山保护区管理处唐忠香主任介绍说,猫儿山是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高山,这里有着红军历经艰难险阻开始长征的英勇故事,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陆定一所写的《老山界》就在猫儿山,正是这座高山让红军摆脱了敌军的追击,为中国革命保留了火种。
猫儿山保护区因地处湘桂走廊,生态资源丰富,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如何提升“红色”资源开发,为地方生态产业赋能成为一道难题。为此,猫儿山保护区管理处在桂林市林业和园林局的指导下,通过党建促进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猫儿山党支部把理论学习和业务工作相结合,创建“红色魂,生态绿”党建品牌,大力推进“富裕、和谐、平安、文化”社区建设,让社区群众吃上“生态饭”的同时持续优化生态环境,在生态保护、社区共建、扶持社区发展生态绿色经济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兴安县华江瑶族乡龙塘寨座落在老山界山脚下,这里竹木葱郁,溪水清澈,是红军长征翻越老山界的途经地,具有深厚的红色历史文化积淀,故被称为“中国红寨”。随着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和民俗体验游的兴起,猫儿山保护区的党员干部们将村子打造成集民宿、特色餐饮、民俗体验、休闲康养以及红色教育于一体的魅力村寨,并与市旅职中专学校的老师送教下乡,为社区群众开展生态教育培训提供了细致的服务,助力乡村生态旅游快速发展。
“以前靠砍竹子谋生吃不饱饭,在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如今村里面貌焕然一新,大家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不断增强,曾经往外跑的年轻人也都往回跑了!”华江瑶族乡龙塘寨村民龙家友自豪地说,2021年龙塘寨荣获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称号。
近年来,猫儿山保护区将党建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积极发展无公害水稻种植、无公害生态茶种植、生态鱼养殖、大百合生态种植、吴茱萸中药材生态种植等社区经济发展项目,累计投入100多万元,引领社区群众发展民宿、农家乐、生态鱼、竹林鸡、六峒茶等绿色产业,建立了5个生态经济示范点,以点带面,帮助70余户300多名群众逐步走上绿色经济发展道路,助力周边社区经济发展。
如今,“天蓝、地净、山绿、水清、空气新、生活好”已是猫儿山周边社区的靓丽名片。在2022年9月召开的猫儿山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十年评估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副院长张亚平说:“猫儿山管理处社区和谐发展,力争到2025年创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和谐共生的典范。”
桂林市委常委、副市长韩学文表示,猫儿山保护区是桂林山水的命根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桂林市将进一步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认真履职尽责,保护好桂林的山山水水,切实做好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推动者、生态文明建设的担当实干者!
在过去,猫儿山保护区周边的村民“靠山吃山”,通过砍竹伐木这一微薄的林业收入来维持生计,不仅对当地生态造成破坏,日子也过得举步维艰。如何从“靠山吃山”转变为“养山富民”?这项工作成为猫儿山保护区广大干部职工的当务之急。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只有守住绿水青山,才能守住全村发展的“命脉”。
在探索“两山论”的道路上,猫儿山保护区围绕“生态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实施参与式的社区共管共建,积极推进“富裕、和谐、平安、文化”社区建设,有效促进自然资源保护。同时,多方筹措资金,发挥生态优势,激活森林旅游,资助、引导周边群众发展林下无公害生态茶种植BOBapp,发展养蜂、苗木栽培等生态绿色项目,引领社区群众发展民宿、农家乐、瘦身鱼、竹林鸡、六峒茶等产业,降低群众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取得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增收的良性循环,让村民对“靠山吃山”理念,有了全新的理解。
“现在环境变好了,外面很多游客都冲着我们这山好水好,来到我们当地。所以你看我们村民都把自己的旧房子翻了新,做成了民宿。”坐落在猫儿山脚下的华江瑶族乡桐子坪瑶寨村民赵秋淑曾经也靠砍伐竹子谋生,如今在家门口发展起旅游业,日子越过越舒坦。
在猫儿山周边的村落,许多像赵秋淑一样的村民也走上了“绿地生金”的致富路。
图为猫儿山的漓江源标志。猫儿山为漓江、浔江、资江的发源地,合称三江源,享有漓江的“心脏”,桂林山水的“命根子”之美誉,其生态重要性不言而喻。(图片由桂林市林业和园林局提供)
每年5—10月是猫儿山的旅游旺季,在猫儿山保护区过渡区的最深处,谷深幽静,泉水叮咚,可谓是世外桃源。华江瑶族乡高寨村潘家寨村民潘奇全在那建起了民宿和农家乐,每天电话不断,一到节假日民宿房间供不应求,每天光顾农家乐的客人熙熙攘攘,生意很是火爆,一年收入约30万元。
潘奇全作为“两山论”的受益者,也是保护绿水青山的坚定拥护者。2018年,他投资约80万元,在猫儿山保护区过渡区的峡谷入口处建设门卡,沿山谷修建栈道、步道、围栏等,在合理开发利用自然景观的同时,也保护着绿水青山。
“我们依托漓江源头的自然生态、红军长征翻越老山界和瑶乡民族风情等资源优势,大力打造‘三色’(绿色、红色、原色)文化旅游及休闲康养项目,实现了从传统靠山吃山到养山富民的新转变!”兴安县华江瑶族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李萍开心地说。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20多年来,猫儿山保护区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从广西壮族自治区级向国家级、世界级保护区的蜕变,成为广西唯一的全国示范性保护区,也是广西“两山论”重要的转化基地,获得广大群众的赞誉和认可。把牢绿色发展方向、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推动林业经济发展......猫儿山保护区坚定不移走好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之路,护好桂林的山山水水,成为美丽中国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生动缩影。
继往开来谱新篇,踔厉奋发再启航!桂林市林业和园林局局长陈永东表示,猫儿山生态资源丰富,素有“林海水源”“天然绿色水库”之美称,加上底蕴深厚的红色文化和当地极具特色的瑶乡民族风情,统筹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和乡村振兴,摸索符合自身生态资源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大有可为。我们将一代接着一代干,一棒接着一棒传,奋斗不息、久久为功!(莫鸿鲲李建平李嘉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