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435
400-123-4435
时间:2023-09-20 点击数:
BOBapp中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高深的艺术造诣,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北方皇家园林“雍容华贵、气势雄伟”,江南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岭南园林“疏朗通透、兼蓄秀茂”,巴蜀园林“文秀清幽、飘逸质朴”,寺庙园林“意境高远、古朴深邃”。各大园林名胜流派纷呈,亭阁典雅,花木繁茂。
早在 1961 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包括6大类 180处,其中园林有四处,分别是以北京颐和园(编号122)、承德避暑山庄(编号123)为代表的北方皇家园林,以苏州拙政园(编号121)、留园(编号124)为代表的江南私家园林。这四座园林南北竞秀,并称“中国四大名园”,是享誉世界的东方造园艺术典范。
纵览苏州 2500年建城史,苏州园林以写意山水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融叠山理水、建筑花木、诗情画意于一体,精妙绝伦,尽显江南风雅,其中,以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等为代表的世界文化遗产,集中体现了江南造园艺术的精华,成为苏州最闪亮的城市标识。
9 月19 日,“中国四大名园”暨中国历史名园交流活动在苏州成功举办。来自北京、河北、广州、山西、辽宁、吉林、四川、西藏、江苏等地的世界遗产单位、中国历史名园、著名文旅景点、文博界、行业协会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和代表们出席活动,共同探索中国园林在保护传承、共建共赢、品牌形象、交流平台以及资源价值等方面的前进之路。
位于苏州市姑苏区东北街178号的拙政园,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正德八年(1513年),当时解官回乡的御史王献臣以大弘寺基建造宅园BOBapp,取西晋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意题名拙政园。
拙政园占地面积78亩,全园分东、中、西三部分。东部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给人以明快开朗的视觉感受;中部是拙政园的精华所在,池水面积占1/3,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西部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装饰华丽精美。
尽管园内的景色是人为创造的,但它的自然生态的野趣却十分突出。无论是茂密的林木,还是灵动的鸟兽,都与园内的建筑和山水形成了一种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拙政园的美,是动态的,是生动的,是富有生命力的。
拙政园不仅在1961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在1997年BOBapp,更是作为苏州古典园林一个典型例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留园位于苏州市区东南部,现有面积2.331万平方米,建筑占全园面积的三分之一。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中期,原为太仆寺卿徐泰时的私家园林,已历经数百年的沧桑。
在江南园林之中,留园最重意境,尤其布局令人叹为观止。留园非常懂得利用其经典的长廊和景观摆放进行了完美的“移步换景、一步一景”的空间构造,构成了有节奏、有韵律的园林空间体系。
留园分东、西、中三部分。中部为东园—寒碧庄旧址,经营时间最长,为全园精华所在。景观以山为主,池水清幽,峰峦环抱,古木参天。碧水一泓,东南有湾,西北有溪,湖岸曲折多汊,有江河湖泊之概。西北两面堆山叠石,多用黄石,气势浑厚。沿岸建筑高低起伏,参差相连,色调柔和;有涵碧山房、明瑟楼、绿荫轩、曲溪楼、清风池馆等,造型各异。
留园的一草一木都在静静诉说着历史沧桑。园内有一棵百年银杏,树干粗壮,枝繁叶茂。留园第二任园主刘恕性嗜花石,除在园内种植山茶等花木外,更著有《茶花说》(《苏州通史人物卷》),故而留园一直延续着茶花种植的传统。
移步到中部东南方走廊与南面高墙之间的幽僻小庭院,便来到了留园十八景之一“古木交柯”,粉墙上嵌有“古木交柯”砖额一方,为郑思照所题。此处原有女贞古柏,交柯连理,枝叶婆娑。古树凋零后,1953年留园整修后补种山茶一株。而原来的古柏,在枯死后,躯干中长出一棵女贞,为了保证安全,同时为古木交柯正名,90年代初,移去了女贞,从他处移来一株柏树。柏树、山茶两树交柯连理,红绿相交,形成了今日的景观。柏树四时常青,经冬不凋。每年三四月份,山茶花色赤红,一树千苞,犹如珊瑚灼海。以一壁粉墙作素宣,满树山茶热烈绚烂,仿如一幅浓烈生动、鲜明照眼的立体国画。
在苏州这座古老而充满生机的城市。每一座园林,每一座古建筑,每一条古街巷,都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气息和独特的风土人情。苏州的美丽和魅力,不仅仅在于它的外表,更在于它的内在历史和文化底蕴。
苏州古典园林内的长廊壁上,有许多历代书法家的书信墨迹,被名工巧匠摹刻上石。那一方方黑底白字的书条石,典雅庄重,别饶兴味。书法雕刻与古典建筑交相辉映,成为苏州园林建筑装饰的一大特色,为古典园林增添了无限文化风采。
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留园,那长达六七百米的长廊,蟠山腰,穷水际,随形而变,顺势而曲BOBapp,连绵的粉墙上嵌有379块书条石,被称之为“留园法贴”,蔚为壮观。
留园书条石其数量为苏州园林之最,国内其它园林也属少见。自晋代钟、王至唐、宋BOBapp、元、明、清,南派帖学诸家,不一而足,一百多位书家作品概括了一千多年历代时期的风貌。其中,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作品尤多。留园,几乎成了“二王”流派的大学校,“帖学”的“百科全书”。
书条石是苏州园林中极具特色的文化遗存,是阐释研究园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镌刻精美BOBapp、题材广泛,集名家法帖、园林史料、碑刻传拓技艺于一体,在点睛园林空间的同时,散发着园主的风雅情趣和艺术审美,具有深厚的文化、艺术、历史价值。
多年来,苏州园林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书条石珍档的整理利用和书条石文化的挖掘传承,先后在穗、蓉、京、晋等国家级专业博物馆、著名文旅地,举办苏州园林书条石拓片巡展,开展文化交流互鉴,唤醒历史名园记忆,展示苏式文人的匠心之美。
5月30日,苏州园林书条石文化交流暨档案学术研讨活动在留园成功举办。活动现场,“苏州市社会科学院调研基地(苏州古典园林)”正式揭牌。赓续园林文脉,向经典致敬,向历史讨教,为当下镜鉴,替未来探路,这不仅是艺术的感知,更有着科学的认知。
2022年8月,苏州市政府发布了《苏州市“公园城市”建设指导意见》,提出打造“公园+”的苏式生活典范。今年,随着苏州“公园城市”的建设的深入推进,一幅“处处皆景、城在园中”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根据《苏州市“公园城市”建设指导意见》《2023年苏州市“公园城市”建设实施计划》,今年苏州将推进实施“生态筑城、绿道连城、公园融城、乐享园林、苏式生活”五大行动。其中“乐享园林”行动旨在彰显苏州园林遗产价值,努力形美学与“园林印记”交融相生的公园城市新图景。
苏州作为一座园林之城,已有拙政园、留园等9处古典园林先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丰富的园林资源塑造出公园城市“苏州模式”的“园林属性”。从“园林之城”走向“公园城市”,苏州有章法,有布局。
因时而进推进园林整体保护。研究制定《苏州园林分类管理办法》,全面完成苏州古典园林修复修缮和遗址保护,形成全国数量最多、保护最完整的园林文化遗产群体,持续推进园林向社会开放。
因地制宜推进“园林外移”。推进苏州园林造园艺术外延,在城市公园、道路绿化、山水修复中灵活引入园林特质,吸纳叠山理水植物配置、空间营造等造园艺术手法,打造蕴含苏式文化、体现公园城市精神的遗产品质。
因机而动推进园林数字化。全力推动园林保护管理数字化转型,全方位拓展园林数字化在保护修复、文化展示等方面的适用性建立健全园林文化遗产的“标本库”与“素材库”。
因势利导扩大园林艺术影响。面向大众、走向世界,为中小学生提供苏州传统文化研习服务,申报联合国国际奖项,办好亚太地区古建筑保护修复高级人才培训班,努力建设举世闻名的“园林之城”。
多样化的游园品牌同样是探索园林价值的重要部分。石湖串月、天平山红枫节、“拙政问雅”“枫桥夜泊”“网师戏语”“虎丘灯会”等新型游园项目,定期举办的苏派盆景展示、园艺花卉展览、插花、根雕、摄影等城市艺术展览,立体展现了这座“园林之城”的品质生活高度和人文历史厚度。
坚持严格保护与科学利用并重,挖掘提炼历史符号和精神价值,创新园林元素数字运用场景,人文美学与“园林印记”交融相生的公园城市美好图景正逐渐清晰。